《考古学报》对宫崎骏的影响
《考古学报》对宫崎骏的影响
这里曾经有人住过,他们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1957年4月,受中国科学院邀请,日本考古学代表团到中国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正式接待日本考古学者,代表团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在一个月里,周恩来总理和郭沫若院长接见了代表团成员,足见对该代表团来访的重视和改善两国关系的诚意。
代表团里的水野清一教授因为腿疾,没能前往各地参观,只能停留北京。除去集体行动,5月7日、24日,水野清一两次到达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便于研究,考古所把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稻谷请水野清一带到日本,进行研究。水野清一将稻谷交给植物学家中尾佐助,中尾佐助很快将报告写出,发表在《东洋史研究》。年底,水野清一将《东洋史研究》寄给夏鼐,王仲殊将《河南省洛阳汉墓出土的稻米》一文翻译成中文,当年即发表在《考古学报》。
中尾佐助虽然是植物学家,但对考古学也有研究,1966年,他在岩波书店出版《栽培植物与农耕的起源》一书,提出“照叶树林文化论”,他根据长期田野调查发现,在不丹、中国西南部、中国台湾、朝鲜半岛和日本,楠木、橡树、米槠、山茶等常绿阔叶乔木呈带状分布,核心地区是云贵川三省,不可否认伴随稻作,竹与茶一起传到日本,构成日本基层文化,所以应该在这一带追溯日本文化源头。日本新石器时代,也即绳文时代,居住在照叶树林带的原住民“绳文人”,与自然共生,拥有跨地域、跨语言的共通文化,如饮食、信仰、漆器制作等,也就被称为“照叶树林文化”。由于此理论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有学者前来中国西南考察研究(关于日本学者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故事,可见《西南宝库:考古学家与人类学家的故事》)。
在当时,日本战败不久,许多年轻人心理都阴影,对身为日本人感到羞耻。年少时期的宫崎骏就是如此,他曾经说自己“厌恶日本”,他认定“日本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国家。所以,日本的风光、水田、烂漫的油菜花,都会令我心生厌恶”。七十年代,宫崎骏在创作时,搜集资料,偶然看到《栽培植物和农耕的起源》,读完后,对自己的国家历史有了新的见解,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它把我从‘不想当日本人的日本人’这个咒语中解放出来了。”这本书给宫崎骏提供了看待问题的全新视角,决定性地影响了他的历史观、自然观,绳文时代的日本令他向往——“没有国家和战争,也没有充满巫术的宗教。我想,此时代必定非常祥和,人们的个性必定善良温厚。万物有灵是他们最朴实的信仰。”他甚至称自己是古绳文人的后代,连青春期曾给宫崎骏带来很大困扰的鼻子形状问题也解决了,因为发现它像绳文时代人的鼻子。
照叶树林文化论成为支撑宫崎骏作品的主要精神内核,他迷上了树,因为树最能象征这个复杂多样化的世界。在他的动漫中,森林都拥有庞大的根系,充满灵性,覆盖了一层浓郁的神秘感。1977年,宫崎骏成为电视动画导演,旋即以“照叶树林”的头文字起了“照树务”的笔名,导演电视动画片《鲁邦三世》第145、155集,也在杂志中发表《栽培植物与农耕起源》的书评。此后,照叶树林文化深深埋进宫崎骏电影创作的伏线,人与自然也成为了电影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万物有灵也成了他的信仰。
最出名的代表,莫过于《幽灵公主》。影片开篇用低沉的画外音讲道:“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国家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众神自太古以来就住在这里。”森林是人类获取力量、汲取营养、净化心灵的能量储藏室,但随着树木被砍伐,环境遭到毁灭性的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洪水泛滥、人们流离失所、饥饿困扰着人类,人类为了活下去继续又对自然的掠夺。影片不拘泥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而是从人与自然之间无从化解的天然矛盾出发,通过人类自身的生存角度,探寻人类与自然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和谐共存这一终极命题。与《幽灵公主》一样,《风之谷》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现森林的再生和万物的复苏。
宫崎骏另一部作品《龙猫》,则是讨论人类在森林的庇护下栖息生存。《龙猫》中龙猫居住在“土冢森”,是作品中虚构场景“松乡”的一部分,同样是一个有着浓密的森林的地方,而龙猫就是森林之神,这是根据绳文时代日本自然风土的描绘与记载而创作的,里面樟树的设定也反映了宫崎骏的植物学思想。更重要的是,《龙猫》里的父亲草壁达郎,就是一名考古学家。在最初方案里,这一角色本是一位以写作为毕生志向的作家,后来宫崎骏选定为一位教授考古学、在业余时间里做汉语翻译的32岁大学老师。
在创作这一角色时,宫崎骏定会想起藤森荣一:和中尾佐助一样,这位考古学家对宫崎骏的影响也很大。1984年,宫崎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中尾佐助的《栽培植物和农耕起源》让我第一次听到了照叶树林这个词,同时藤森荣一提出绳文时代中期日本人就已经有了农耕文化这一观点。我读了这两者的书,非常开心。总之这两个人,对我来说是非常巨大的一种存在。”
作为一位考古学家,藤森荣一在碳化粟粒的基础上,提出绳文中期的大集落遗址出土的石锹、石锄等打制石器数量明显增加,进而提出日本文化的形成是在绳文时代的中期,标志是农耕文化出现,是日本考古学界第一个提出绳文农耕概念的人。在这一点上,中尾佐助和藤森荣一的主张不谋而合。藤森荣一的“绳文中期农耕起源说”所涉及的自然观及生命的思想据说对宫崎骏深有启发,可以说,宫崎骏的《幽灵公主》的灵感来源最主要的两个关键词就是:绳文时代和照叶树林文化。宫崎骏还读了藤森荣一考古学史的著作。
藤森荣一也关注公众考古学,为普及考古学做出了贡献。他曾经指导高中生藤森照信进行发掘,后者发掘出一件一件长约25厘米、适合伐木的大型工具。藤森照信年轻时有一个梦想,想用原始时期的道具和技术建造一栋那个时代的房子,也许会写成一本关于绳文时代的建筑学。他很好奇,在铁斧、凿子、锯子等工具出现之前,绳文人是如何完成砍树、立柱、架梁等工作,从而建造房屋呢?绳文时代的人们又能将磨制石器运用到什么程度呢?
后来,藤森照信成为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史学家,专门从事天然建筑设计。他的建筑总是充满了“童趣”和“二次元”,作品既具有功能性又兼备艺术效果,仿佛把宫崎骏动画世界的建筑带到了现实中,因此被称为“建筑界的宫崎骏”。也和动画一样,藤森照信近乎所有作品都在探讨“自然”这一主题,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本质的关系。
从2003年开始,藤森照信尝试一系列小巧、充满实验性的茶屋设计,不少还能“飞”在空中。童趣十足,为他赢得“疗愈系建筑师”的封号。代表作之一为忘茶舟,是一间茶室,名字源自禅宗:追求茶道的极致,最终把茶忘了。这艘神长官守矢史料馆边、漂浮在空中的泥舟“空飞泥舟”,像极了《天空之城》里的飞船,仿佛是宫崎骏专门为我们订做的梦幻小船。
《天空之城》的原型白露里治奥古城,本身也是一个考古遗址。从罗马往北走120公里,便到达这一建于2500年前的古城。古城位于山顶,只靠一条狭窄长桥与外界相连,从远处看像一座空中的城堡,因此被称为“天空之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城内地下发掘的大坟场以及出土大量文物,证明它是伊特鲁里亚人的遗产。宫崎骏的灵感就来自此城堡。
由于年久失修、地震、风化严重等现象导致并不适宜居住,古城百余年来,多少居民在此生活。直至《天空之城》火爆全球后,才引起了大量游客以及历史、考古学家的关注,意大利政府最终拨款重建水电供应系统,并架起了一座临时使用的天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考古队进驻挖掘大量古迹的同时,也发现了古城不可修复的特性,因此将其列入“全球100个最濒危遗址”之一。
换言之,宫崎骏受考古学家的影响,也对考古学做出贡献。